編者按:這個問題經常遇到,很敏感,作者回答有深度,推薦!感謝溫迪!
這個問題,來自于知乎,我本來是不準備回答的,因為本身是獵頭,難免有“王婆賣瓜”之嫌,但看了所有的回答,我覺得還是有必要來一篇正文。
|
先來梳理一下網上的答案:
投給獵頭
1、認識獵頭,還可以獲得其他的資源;
2、獵頭全程輔導;
3、HR很忙,一般不查看簡歷,對于獵頭推薦的簡歷查看率高;
4、靠譜的獵頭比HR知道太多太多。
投給HR
1、能直接跟HR對話;
2、放給獵頭的崗位,要求會更高,簡歷要求更高,HR要求低一些,通過率高;
3、企業的獵頭費,是從候選人的薪酬里出的,例如本來能談到30萬,但要出6萬的獵頭費,所以你只能24萬。
(這個理由我不認可,還很扯淡!獵頭費屬于招聘費用,招聘費用和員工工資不是一回事,企業付獵頭費是需要獵頭公司提供發票的,難道企業給員工發工資,還要員工給發票嗎?如果一年招聘費用預算50萬,難道只能發50萬的工資給員工?其他的工資不發了?)
都投
對你沒損失,還增加了HR看你簡歷的機會。
選擇性投
根據自身能力 自身能力不上不下,找HR;能力強,找獵頭。
我覺得,只有最后一個“選擇性投”比較客觀的,不過我還要做些補充。
01
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渠道
企業招聘,通用的渠道有:網絡、獵頭、內推,你需要根據自己的崗位級別、能力、時間點以及對方公司的情況,選擇合適的渠道。
根據級別:
初級崗位
例如工程師、專員、一般主管,因為招聘量大,企業一般是通過網絡招聘,但網上投簡歷的人太多,你的簡歷如果亮點不突出的話,很有可能在HR篩簡歷的那幾秒鐘里敗下陣來。但這樣的崗位又不可能作為高端獵頭崗位,所以對于這類初級崗位,最佳的渠道是內部推薦。
中級或者技術性很強(有一定稀缺性)的崗位
企業可能會同時獵頭、HR、內部推薦,因為這種崗位招聘一般是有一些難度,HR花的精力和關注度會很高,只要有簡歷都會看,所以這三種渠道的簡歷查看率是差不多的。
只是后期溝通中,有細微的差別:內部同事可以直觀地給工作狀態的信息,但是不能給你做面試輔導,更不能幫你談薪;獵頭和HR可以給到一定的面試建議,也是直接溝通薪酬,所以從談薪的角度講,你通過HR和獵頭差別不大。
另外,因為這類崗位具有一定的稀缺性,獵頭手上的機會可能還有其他的,所以如果這家企業并不是你特別心儀的企業,那么最好是通過獵頭。
高管
尤其是替換類的崗位,都是屬于保密操作的,內部其他同事不可能 知道,企業HR也不可能大張旗鼓地招聘,因為圈子太小了,所以只好委托給獵頭。
這時,其實你不用特別擔心獵頭是不是靠譜,因為越是高級的崗位,企業一定只會放給自己信任的靠得住的資深獵頭,并且這種崗位也是由資深獵頭親自操作,這種獵頭的信息量和作用是比較大的。
再者,一般高管職位,前期候選人和企業的關系比較微妙,所以反而需要獵頭這樣的角色作為緩沖。
所以對于高管崗位,獵頭渠道更佳。
根據能力
如果你能力不強,HR還得另外付一筆獵頭費,不值得;但是如果不付獵頭費的話,對獵頭不好交待,所以HR通常選擇不面如果能力特別強,HR覺得,付獵頭費值,那就沒有任何問題。
順便說一句,很多人覺得,獵頭費不是HR自己的錢,不用那么擔心。其實不是,因為獵頭費的預算是有限的,這里用多了,就有可能需要用的時候不夠了,所以在可用可不用的情況下,HR通常選擇不用。
所以,如果你對自己的能力不是很自信,投HR比較穩妥。
時間點
如果是校招季或者年底做預算這種特別忙的時間節點,HR肯定沒有時間去網上篩簡歷。
可能你會說,HR忙過這段時間,就會來篩簡歷了,可是,網上的簡歷是有投遞順序的,你的能排在前面嗎?
即使排在前面,如果有內部同事已經推薦了合適的人選呢?
所以在HR比較忙的時間節點,你就不要通過網絡渠道了,內部同事和獵頭的主動跟蹤才能保證HR一定見到你的簡歷。
公司的情況
小公司,投HR或者內推。因為越是小企業,公司團隊氛圍越是個性化,HR是企業窗戶,你能直觀地感受到這個公司行還是不行。
大公司,內推或者獵頭。公司團隊的氛圍與HR的關系不是特別大,內部同事可能知道的更清楚,你找內部同事推薦會比較合適。
如果獵頭跟這個大公司合作比較久了的話,信息掌握得比較多,你通過獵頭渠道會比較有把握。
02
“都投”看起來沒有損失,其實損失很大
首先,獵頭不會推薦所有人,尤其是歸屬不明確的候選人,因為極有可能白費力氣。
我們在推薦候選人之前,都會先跟候選人明確,自己有沒有投過簡歷,如果有投過簡歷,我們不可能重復推薦;如果候選人記不清楚,那我們會跟HR確認有沒有收到過簡歷,沒有收到過,我們才會推薦;如果有收到過,我們不會再推薦。
你可能會說,我不跟獵頭說投過HR不就行了。
你以為你不說,獵頭就不知道嗎?對于這種故意隱瞞的候選人,我們會記錄下來(甚至拉黑),至少下次再有機會的時候,不會首先推薦他,因為他的故意讓我們做了無用功。
并且以我們過往的經驗,這種不坦誠的人,后期溝通過程中還有更多的風險,還不如趁早放棄。
所以,對于獵頭這個渠道,確實具有排他性的。
其次,我不是說你只能選擇獵頭,我要說的是:所有這些渠道,你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排一個優先順序,只有明確一種渠道無效以后,再去選擇第二種渠道!
因為你既通過獵頭推薦,又去找內部朋友推薦,還去找對方公司HR,以為自己多了一個機會,實際上,反而會給企業一種感覺:“你很缺工作,你很想來我們公司,同時你可能又沒有那么牛逼自信,否則不會發動所有關系來找工作。”
試問,在這樣的一種認知下,你真的能如愿以償地以合適的崗位和薪資加入這個公司嗎?
再次,不同的渠道順序,結果也是不一樣的。
如果你優先選擇的是內部推薦,沒有安排面試,那說明確實不合適,那你也不用去找獵頭了。
如果你優先選擇的是獵頭,沒有安排面試,那么有可能是你的簡歷還沒有達到獵頭費用的標準,所以HR不安排,那么你可以再走內部推薦或者嘗試找HR。
如果你優先選擇的是網絡,沒有面試安排,可能是HR沒看到信息,也有可能是不合適,你可以找獵頭,一定要跟他講清楚,之前投過簡歷,拜托獵頭問一下是什么原因,一般獵頭不會拒絕的,因為這有助于獵頭跟HR進一步溝通,找準職位方向。
最后,再強調一句:
所以功法皆是空,個人有個人的情況,最終還須自己評估和嘗試。
「 往期文章 」
“靠譜的溫迪”,10年獵頭經驗,服務過多家知名企業,自2013年起,專注于商業地產行業。
個人公眾號“溫迪的精英部落”會不定期分享職業經理人在跳槽過程中的相關話題,也會不定期發布正在操作的商業地產職位,所有職真實有效,歡迎關注。
(來源:溫迪的精英部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