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至12月15日,五家A股上市保險公司已經悉數發布前11月保費數據,這也使得全年市場版圖基本定型。
具體而言,從集團層面看,1-11月,中國平安原保險保費收入7297.27億元,同比增長0.98%;中國人保原保險保費收入5199.23億元,同比增長2.01%;中國太保原保險保費收入3386.26億元,同比增長3.48%。
|
從壽險層面看,中國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5862億元,同比增長8.29%;平安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4338.32億元,同比下降3.78%;太保壽險原保險保費收入2026億元,同比下降1.94%;新華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525.7億元,同比增長17.20%;人保壽險原保險保費收入903.84億元,同比下降4.19%。
從財險層面看,人保財險原保險保費收入3989.16億元,同比增長1.15%;平安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2624.49億元,同比增長7.73%;太保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360.26億元,同比增長12.76%。
新華鎖定全年增速C位
1-11月,新華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525.7億元,同比增長17.2%,提前鎖定全年增速C位。
自提出“二次騰飛”的發展目標后,新華保險便重回增速快車道。2019年,新華保險新一屆領導班子確定了“資產負債雙輪驅動,規模價值全面發展”的發展模式,確立了以壽險業務為主體,財富管理和康養產業為兩翼,科技賦能為支撐的“1+2+1”戰略,逐步形成協同發展模式。
不過,新華保險保費表現的提振,相當一部分來自銀保渠道的發力。前三季度,新華保險個險渠道實現保費收入957.61億元,同比增長9.1%;銀保渠道前三季度實現長期險首年保費223.19億元,同比增長529.8%;團體渠道前三季度實現保費收入19.93億元,同比下降0.4%。
光大證券分析稱,新華保險銀保渠道保費收入增長明顯,原因在于對客戶情況比較了解,受疫情影響要比個險渠道小,并且受國內外經濟形勢影響,銀行經營主業的難度大,加大了保險銷售的力度。預計銀保形勢將持續向好,銀保渠道保費收入也將穩定增長。
據了解,新華保險銀保渠道采取的是“期躉聯動”業務策略,通過躉交業務提升規模、鞏固市場地位,同時帶動期交業務發展,通過期交業務兼顧價值、鞏固續期效應。
事實上,壽險業對銀保渠道的價值正在重新審視。例如,在今年半年報業績發布會上,新華保險黨委書記、首席執行官、總裁李全表示,銀保渠道雖然躉交業務價值率不高,但仍是有價值的。今年上半年,公司銀保渠道總價值提升,年度價值保費達成情況較好,預計將超額達成目標,對于補充其他渠道因為疫情原因導致的價值保費不足的情況,是有貢獻的。公司能夠達成經營目標,正是得益于銀保渠道的快速增長。隨著銀保渠道規模的提升,固定成本攤銷基數變大,邊際成本實際是降低的。銀保渠道已經建立了一支上萬人的隊伍,除了價值貢獻,做大銀保渠道對資產端和行業話語權、品牌提升等綜合收益都有好處。
某壽險公司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,銀保渠道隊伍整體素質相對更高,未來或可探索獨立專屬代理人模式。
中銀證券認為,新華保險2020年以規模增長策略為主,規模與價值平衡發展。健康險、附加醫療險等高價值率產品優勢明顯高于同業。2020年下半年公司重視規模與價值并舉,預計保費收入仍將好于同業。
中國人壽再成壽險一哥
1-11月,中國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5862億元,同比增長8.29%,坐穩壽險一哥寶座。
中銀證券認為,中國人壽前三季度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.7%,環比中報下降4個百分點,略低于市場預期。其中,新單保費同比增長7.8%。截至三季度代理人158.1萬人,環比中報下降6.4%,公司合理清虛代理人提升隊伍質量。公司四季度重心仍在代理人隊伍管理,預計四季度增員放緩,致力于提升代理人產能。預計公司新業務價值環比下降主要為三季度調整產品業務結構(更替為國壽福、康寧等高價值率產品,產品銷售有一定難度)。公司9月已推出2021年開門紅預售,預計提前進入開門紅準備階段也對公司三季度業務節奏有一定影響。
中國人壽一度承壓明顯,平安人壽有趕超勢頭。但2019年中國人壽發布“重振國壽”的戰略構想后的一年多時間里,中國人壽將改革作為重振國壽的“關鍵一招”,并將之后啟動的包括一系列改革工作統一命名為“鼎新工程”。
中國人壽鼎新改革整體規劃是一年打基礎,二年搭框架,三年見成效。2019年,中國人壽已經基本實現組織架構的調整;2020年,全面啟動變革轉型項目,推進經營機制落地;2021年,將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持續優化完善改革。
據了解,中國人壽鼎新改革后的銷售板塊可以概括為“一體多元”。 “一體”,即個險渠道,聚焦個人客戶市場,形成體系化的作戰集群。“多元”面向機構客群,涵蓋銀保、團險、健康險等專業渠道,進一步細化渠道內部專業分工;同時積極探索互聯網業務等新渠道。
華泰證券認為,伴隨2020年變革轉型的項目深入推進,中國人壽2021年將持續優化完善,達成“重振國壽”的發展目標。
中國人壽正在加速自我革新。例如,10月,萬達信息發布公告稱,與中國人壽簽署為期3年的《戰略合作協議》,合作內容包括基礎技術類合作、數字化經營管理類合作、醫保業務領域類合作、客戶資源開發類合作、健康管理類合作。在這3年時間中,雙方將促成最高達到43億元的業務合作落地。隨即,中國人壽與萬達信息在健康管理類合作的首個項目落地。
此外,在2020年開放日活動上,中國人壽副總裁阮琦表示,公司將互聯網作為最重要的技術基礎,利用互聯網連接、開放的特性,構建覆蓋內部、外部、上下游合作伙伴的企業社交生態鏈系統,以社交化方式拉動、促成、匹配,實現隊伍和客戶兩大主要用戶群的線上雙邊互動,由內及外構建開放的數字化生態,提供多元服務。
太保壽險逐步走出低谷
1-11月,太保壽險原保險保費收入2026億元,同比下降1.94%,但業內普遍預計,太保壽險明年“開門紅”數據會“很好看”。
天風證券分析稱,太保壽險2018年啟動轉型2.0以來,2018-2020年太保壽險新業務價值增長較弱,源自轉型2.0初期的“短期陣痛”,這是當前中國太保的估值處于歷史低位的核心原因。2018-2020年的“主動收縮+積極轉型”提供了后續發展動力,積極的開門紅策略之下,太保壽險的明年新業務價值增速有望高于同業。
天風證券續稱,長期來看,太保壽險堅持“聚焦價值、聚焦隊伍、 聚焦賦能”的轉型 2.0 戰略,轉型方向堅定。預計轉型與發展效果將逐漸顯現,預計未來3-5年新業務價值增長將提速,2021年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速或可達到18%左右,實現底部反轉。
目前,太保壽險亦十分努力,除積極投身明年開門紅外,12月9日,太保壽險還對“基本法”進行升級。“基本法”是保險公司對保險代理人的基本管理辦法,包括日常管理、收入待遇、業績考核、福利保障及業務品質等事項管理的基本標準。
某保險公司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:“保險公司要認識到基本法才是代理人隊伍做大、做優、做遠的關鍵,并且基本法應與時俱進。”
此外,養老投資板塊已成為中國太保轉型2.0的重要發力點和壽險打造第二增長曲線戰略的重要支撐點。這對于太保壽險的銷售業績也將產生協同效應。據了解,太保家園入住資格函發放已超萬份。
目前,太保家園已在成都、大理、杭州、上海、廈門、南京6個城市落地7個養老社區項目。2021年,除成都國際頤養社區建成運營外,大理國際樂養社區將在年底投入試運營,此外杭州、上海普陀、上海東灘3個社區的體驗館和樣板段也將逐步開放。
12月9日,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人身保險擴面提質穩健發展的措施,提出要適應群眾對健康、養老、安全保障等需求,推動保險業深化改革開放、突出重點優化供給,提供豐富優質的人身保險產品,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。
(來源:21世紀經濟報道)